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爱心集锦 >>爱心人物 >> 与残疾人“攀亲结缘”的个体户
详细内容

与残疾人“攀亲结缘”的个体户

 王新春是个个体户,论收入,只是比普通挣工资的人略高些,根本够不上大款的级别,但是他却喜欢资助残疾人。问起王新春这些年资助过多少残疾人,他掰着指头算了半天,也没报出个准数来。旁边残联的同志说,零散资助的根本算不过来,但是固定资助的有10名,每人每月200元,已经坚持了四年。有记者问他为啥喜欢帮助残疾人,不善言辞的王新春挠了半天头,憋出两个字——“缘分”。

  

王新春常年帮扶的残疾人向他献花


    王新春与残疾人的“缘分”要从2004年秋天说起。那天,王新春路过太华路,看见一所小学门口围了一堆人,好奇心让他也凑了上去。人堆里是夫妻两个,男的是个残疾人,膝盖以下被截肢了。一问之下才知道,当天是那对夫妻给孩子报名的日子,但两口子却拿不出报名费,只好在学校门口乞讨,希望能凑够孩子的学费。王新春摸了摸口袋,身上装着两三百块钱,他一把掏出来递给了残疾人,并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说如果钱不够再打电话。孩子的父亲一下子从轮椅上扑倒跪在地上,王新春说,他至今都记得没有小腿支撑的膝盖重重倒在地上发出的那沉闷的一响,那声响砸在地上,也重重地敲在了他心上。
  过了几天,这位残疾父亲打来电话对王新春表示感谢时,他才知道他叫连宝安。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王新春开始每月资助连宝安。
  在社会信任度越来越低的情况下,不少人见到街头乞讨者都要打个问号,可王新春对残疾人的救助却是不假思索的。说到这些,王新春说了一句十分朴实的话,“我只是对贫困残疾人的处境感同身受,我经历过贫穷,知道吃不饱饭、上不了学是啥滋味。”
  50岁的王新春的太平日子只是从近10年来才开始的,之前,他一直生活得很苦。小时候一家四口人全靠父亲踏三轮车过活,母亲和姐姐都有病。因此,在他记忆中,自己和姐姐每年的学费几乎都是周围的好心人凑起来的。于是,高中还没毕业,王新春就辍学打零工了,依靠着每月的48元钱贴补着家用。参加工作后,单位效益一直不好,仅能维持生活,但无法负担妈妈和姐姐的医疗费用。为了给妈妈和姐姐看病,王新春常常要向别人借钱,这也是他对连宝安“感同身受”的原因。
  为了让父母过上安稳日子,王新春在单位办理了停薪留职,干起了“个体户”,慢慢地才让家里摆脱了窘迫。脱贫后的王新春依旧过着简朴的生活。对他来说,钱来之不易,不能乱花,但若是用来帮助人,他绝不吝啬。连宝安算是他正式帮助的第一个人。之后,通过连宝安他又认识了几位残疾人,有的甚至连人家完整的名字都叫不上,只是叫人家“小三”,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资助行动。每到月初,他就会给这些残疾朋友挨个打电话,给他们送去当月的生活费。王新春说,只要自己能过得下去,就不会中断对他们的帮助。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王新春又开始惦记贫困残疾人的生活,昨天,他悄悄地给残联送来了一万块钱,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给残联捐钱了,他说想通过残联给住在深山里的贫困残疾人送去些慰问品,让他们也能过上个“暖冬”。残联的同志说,他们将从13个区县中,每个区县选出两户贫困残疾家庭,一定将王新春的心意送给他们。

     
王新春为贫困残疾人送上米面油(马林摄影)
 

    2008年,王新春曾先后向市残联捐款2万元分别用于开展“为残疾人送温馨”、残疾人文化活动等专项活动。2008年底,王新春的生意并不好,资金也开始变得紧张起来,但他希望特困残疾人朋友也能过个好节,2009年春节前夕,王新春又东拼西凑拿出5000元钱,买了米、面、油送到市残联,并委托市残联送给我市的16位贫困残疾人。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可宗敏利用市人代会间隙赶回来参加捐赠活动,并在“迎新春扶残献爱心”捐赠仪式上对前来接受捐赠的残疾人朋友说,王新春在春节前能慰问我市贫困残疾人,彰显了人文关怀,值得称赞。

   

王新春在市广播电台做直播节目讲述自己与残疾人朋友的故事


2008年5月14日,陕西省红十字会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08年10月,先后向残疾人事业捐款并荣获西安市残联、未央区残联颁发的荣誉证书。
不幸的是,2010年10月17日凌晨,王新春因病离世。受到他多年资助的二十多位残疾人为他彻夜守灵……
     王新春的事迹感动着人们,他的事迹也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西安日报、西安晚报、西安电视台《关注》专题、陕西日报以及中国残联、市残联官方网站都对他的助残事迹做了专题报道。


技术支持: 丝路自强人传媒 | 管理登录
seo seo